(原标题:明星初创公司A轮融到第六次)
8月19日,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公司沃兰特航空(下称“沃兰特”)宣布完成数亿元A++++轮融资,该轮融资由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领投,京国瑞基金等参与投资。
一个特别的情形是,沃兰特在今年2月完成亿元A轮融资后,并未进入B轮融资,而是在之后的几个月里追加了4次融资至A++++轮。
无独有偶,人形机器人公司智元机器人(下称“智元”)于去年4月完成A轮融资,之后追加了5次融资,至今年8月初完成A+++++轮融资。
企业融资一般可分为种子轮、天使轮、A轮、B轮、C轮、D轮和E轮等,也会出现A+轮这种追加融资。其中,A轮融资通常发生在公司进行初始产品或服务开发、市场验证的阶段,B轮融资通常发生在公司已经有较明确产品或服务,初步取得市场认可的阶段。
此次股指期货交易规则的变动主要有三点,一是单产品、单日日内开仓限制从单品种20手放宽到单个合约50手,即单品种原则上放宽到200手。二是平今仓交易手续费从万分之6.9下调至万分之4.6。三是IF(沪深300股指)、IH(上证50股指)保证金从15%下调至10%,IC(中证500股指)保证金下调为15%。
昨日,国债期货大幅高开,直接刷新本轮债券牛市高点。此后在做多力量的集体推动下,国债期货十年期主力合约T1903盘中创出本轮牛市新高97.40元。
投资行业人士徐远长期关注科技产业,是一家科创项目培育平台的资本总经理。在他的印象中,2021年和2022年,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融资轮次为A+和A++的企业,当时让人感觉比较新鲜,目前这种情况已经普遍存在。但沃兰特和智元这种在A轮融到四五个+,而不进入B轮的案例仍显突出。
沃兰特和智元都是资本市场的明星初创企业,前者是今年到目前为止融资次数最多的eVTOL公司,后者成立仅一年半已跻身独角兽公司行列。
这样的明星公司,多次追加A轮而不是进入B轮,原因是什么?
小步快跑
一位沃兰特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,沃兰特在A轮融资5次还没进入B轮,与目前行业内普遍关注的适航取证进展有一定关系。
沃兰特成立于2021年6月,核心业务是客运级eVTOL技术研发、设计和制造,其创始人董明在民航领域工作20余年,曾深度参与国产大飞机C919等飞机的研制。eVTOL是低空经济的一大载体,主要应用于低空旅游、日常通勤、空中物流等场景。目前,这一行业的商业化主要面临产品研发、适航取证和空域管理政策等方面的挑战。
无论用途是载人还是货运,一款eVTOL想要进行商业化,均需获得由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(TC)、生产许可证(PC)和适航证(AC)。
TC是适航当局根据适航规章颁发的,用以证明民用航空产品的设计符合相应适航规章和环保要求的证件,获得难度最大,通常需要数年时间。持有或已申请TC的企业,具有申请PC的资格,批复时间通常为数月。AC则类似于每一架飞机的出厂合格证,需要适航当局批准后取得。
目前,国内在适航认证上较为领先的eVTOL公司,包括亿航智能(EH.US)、峰飞航空、沃飞长空、沃兰特、御风未来和小鹏汇天等,已经上市的亿航智能是全球首个TC、PC和AC三证齐全的eVTOL企业,峰飞航空V2000CG载物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已经获得TC,沃飞长空、沃兰特、御风未来和小鹏汇天的TC申请均已获受理。
沃兰特预计,其将在2026年取得适航证,并开启飞机的批量交付。
目前,沃飞长空、御风未来和小鹏汇天均已进入B轮融资。上述沃兰特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,该公司将很快进入Pre-B轮(处于A、B轮融资之间)融资。
这位人士介绍,融到A++++轮的另一个原因是:在中国,载人eVTOL产品从研制到最终市场下线大约需要10亿元以上的资金。但现在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并不容易,很难一次拿到非常大额的融资,因此采用多次融资来支持产品研发是比较好的策略。
市场上并非没有大额融资的机会,但这类资金往往会附加更多要求或限制。沃兰特高级副总裁黄小飞曾透露,有地方政府愿意投资3亿元—5亿元,但要求是让总部位于上海的沃兰特搬迁。
在金浦智能基金合伙人王锴喆看来,沃兰特和智元这种小步快跑式的融资是适应现在市场环境的好办法,对科技型企业而言,现金流非常关键。
王锴喆称,进入B轮融资最主要的因素是企业估值有大幅度提升。前几年投资机构钱多,大家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足,所以企业估值涨得都比较快。现在投资机构募资不顺利,企业融资环境相对较差,有的企业还会为了不影响投资方增资,按之前的估值或者以变化不大的估值来融资。
徐远分析,企业多次在A轮融资的情况,主要发生在较为前沿的科技企业中。首先,他们往往需要较高的研发费用,但现在很难一次性募到足够的资金,因此企业的一轮融资往往需要切成多次;其次,企业产品无法产生订单和利润,也使得估值顶多小幅攀升。
此外,有些公司的项目在原始验证阶段不如预期顺利,为了规避一些早期融资的回购条款,可能也会特意延长A轮融资时间。他举例称,一些天使轮投资机构会有隔轮退的条款,企业融资到B轮时就会强制触发退出,创始团队需要进行回购。
拥挤的投资方
低空经济的载体以直升机、eVTOL和无人机为主。2024年3月,“低空经济”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与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一同被定义为“新的增长引擎”,安徽、河南、上海等多个省市纷纷出台配套政策。
政策的利好程度超出了沃兰特创始团队的意料,董明曾在内部表示:“如果今年沃兰特才成立,即使国家这么好的政策,我们也接不住。”
沃兰特也在今年按下了融资的加速键。在2021年到2023年三年里,沃兰特保持着1年1次融资的节奏,而在今年2月到8月半年间,沃兰特进行了5次亿元级融资,累计融资金额1亿美元,投资方不乏顺为资本、明势资本和鼎晖百孚等知名投资机构。
一些投资人甚至有投低空经济企业的KPI。黄小飞在今年4月接受采访时提到,有数百家投资机构和二级券商人士前往沃兰特考察和调研,该公司接待压力过大,甚至一度租下更大面积的会议室,并于每周专门抽出一个下午进行集中路演和接待。
上述沃兰特人士对经济观察报称,沃兰特成立了3年,旗下全尺寸验证机X1已经进行了多次试飞,比较有确定性,“投资人如果要投,无非就是在头部几家里选,而沃兰特在领先的几家eVTOL公司中估值不算特别贵”。
这位人士透露,今年3月左右,沃兰特的估值还不到10亿元,现在至少翻了一倍。此外,沃兰特披露今年的前4次融资金额都是亿元级,第5次融资金额为数亿元。出现差别的原因是,投资方在观望了一段时间后,比较认可沃兰特,希望赶在估值还不是很高时入场。
智元创立于2023年2月,处于这一波AI技术发展带动的机器人热潮之中,该公司创始人彭志辉入选过“华为天才少年计划”。成立仅一年半左右,智元推出了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。
截至目前,智元已经完成7轮融资,其于去年融了5轮,今年融资节奏稍缓,分别在3月和8月进行了A++++轮和A+++++轮融资。智元的大部分融资未披露金额,2023年12月的A+++轮融资金额超6亿元。
投资人阵容方面,智元既有比亚迪、上汽等产业方面的股东,也不乏高瓴、红杉、鼎晖等头部风投机构,以及上海临港集团这种国资投资平台。
福布斯中国在今年2月发布了新生代独角兽榜单,智元位列其中,意味着当时这家初创公司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。
徐远认为,沃兰特和智元能在迟迟不进入B轮融资的情况下持续吸引投资方入场,是由于两家企业都处于热门赛道靠前的位置,且团队有亮点。相对而言,在一些传统赛道,投资人没有太好的选择。
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投资了包括智元在内的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。此前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,他把宇树科技、银河通用和智元列为当前人形机器人的第一梯队。其中,依靠卖机器狗盈利的宇树科技,已经进入了B轮融资。
曹巍认为,人形机器人头部公司已经展现了六边形战士的全面能力,包括融资能力、产业生态合作能力以及生产制造产品的基本功。他举例称,智元有大量的产业股东,仅来自股东方的需求可能就创造出几万台机器人的销量。
人形机器人的商业落地目前仍受限于成本高昂、AI智能程度不足和运动能力不足等方面。在盈利预期上,曹巍表示,人形机器人和半人形机器人,都需要穿越2个—3个投资周期才能成功,“制造业的本质是规模化的生意。只要最后跑出来的行业王者将业务规模做起来了,盈利是自然而然的事”。
沃兰特和智元近两年的融资轮次较为密集。许明所在的机构此前参与了对智元的投资,他称,企业融资出现+轮,还有一个原因是融资间隔时间不长,即企业在上轮融资交付后有新的投资方想要投资,获得之前股东的确认后,为新资方开了“口子”,融资以+轮形式出现。
许明提到,对前沿科技企业来说,拥有产品的具体销售能力不一定是进入B轮融资的必要条件。
下一步是商业化
在沃兰特和智元的后续规划里,商业化都是重点方向。
经济观察报了解到,沃兰特后续的主要发力方向将包括:研发下线更接近售卖市场的客运产品机AC101,预计下线时间为今年底或明年初;推进意向订单的确认等。
此外,沃兰特也期待今年底或明年初有机会看到eVTOL示范航线的开放,这意味着用户将可以买票搭乘eVTOL,也是一种商业模式的确认。
智元在今年2月与上海临港集团签署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,智元机器人研发中心、测试基地、生产制造基地先后落地临港集团园区。
8月中旬,智元发布了远征与灵犀两个系列共计5款商用人形机器人新品,覆盖交互服务、柔性智造、特种作业、科研教育和数据采集等应用场景。智元预估其2024年的机器人发货量为300台,其中双足机器人为200台,轮式机器人为100台。
该公司还透露,其A轮融资已全部结束,结合商业化进程,计划明年年初启动B轮融资。
(应受访者要求,徐远、许明为化名)
网络配资优惠口碑好